不久前,俄罗斯海军的“纳希莫夫海军上将”号(原名“加里宁”号)核动力巡洋舰在多艘拖船的牵引下,缓缓驶出船坞,向白海驶去,准备展开海试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艘战舰自上次出海以来,已经整整有28年未曾在海上出现过。消息一出厦门股票配资一览表,全球的目光迅速聚焦于此,但更多的却是疑惑与不解。长期以来,关于这艘战舰的升级计划,许多人认为它只是一个为了骗取经费而编造的项目,即使到了今天,人们依然难以真正理解俄罗斯海军对其进行改造的真正意图。
回顾历史,“纳希莫夫海军上将”号堪称苏联海军巡洋舰建造技术的巅峰之作。上世纪,苏联海军设想通过滑跃式航母掩护,依靠搭载射程达到500公里的重型反舰导弹与美国航母展开对决,而这艘核动力巡洋舰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。1983年,它完成建造并顺利下水,经过五年的调试与准备,最终于1989年正式交付北海舰队服役。然而,苏联解体后,俄罗斯海军在经济困境中挣扎,无法承担这艘庞大战舰的高昂维护费用。最终,“纳希莫夫海军上将”号于1992年停航,1997年驶入造船厂,希望通过升级改造恢复战斗力,却一等便是15年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俄罗斯凭借石油出口逐步恢复了经济,国内局势也发生了变化。2012年,俄罗斯调整战略方针,“纳希莫夫海军上将”号作为海军复兴的象征,被列入了改造计划,并预计于2018年重新服役。然而,接下来的8年里,俄罗斯海军为其制定了超过20份改造方案,但由于资金短缺和技术瓶颈,这些计划都未能实现。战舰依旧在船坞中静静停摆。 直到某一天,现役的“彼得大帝”号因老化逐渐失去战力,而“库兹涅佐夫”号航母也因维修问题停滞不前,导致海军远洋作战能力严重不足。在这种紧急情况下,“纳希莫夫海军上将”号的改造工作终于得到了重视,并开始真正推进。随着改造工程的展开,战舰的周围开始搭建起一排排密集的脚手架,关于它的种种传闻也随之纷纷流传。有消息称,它将全面升级作战系统,并可能装备威力巨大的“锆石”高超音速导弹。 五年后,这艘经过岁月洗礼的巨舰终于开始动工,进入海试准备阶段。改造后的“纳希莫夫海军上将”号,无论在战斗力上还是在技术配置上,都令人为之期待。升级后,它将配备80个垂直发射单元,既可以搭载远程巡航导弹,也能携带“锆石”高超音速导弹。此外,还为舰载版S-400防空系统预留了96个发射单元,能够根据需要搭载其他中近程防空导弹。这使得“纳希莫夫海军上将”号的总垂直发射单元数达到176个,在全球范围内,这一火力配置几乎无出其右。 然而,这一切的理想前景背后,却隐藏着巨大的现实挑战。改造后的“纳希莫夫海军上将”号的排水量暴增至28000吨,超出了常规军舰的设计标准。对于这样的大型军舰来说,吨位、复杂的核动力结构以及服役年限是决定其使用成本的关键因素。考虑到它已经服役了超过40年,未来的维护费用无疑将是天文数字,几乎成为一个永远无法填满的无底洞。 同时,关于“锆石”高超音速导弹的实际表现,虽然它曾在俄乌战场上亮相,但其性能并不像外界所称的那样完美。由于它并未采用真正的超燃冲压动力设计,因此其实际表现不如预期。加上舰载版S-400防空系统本身尚未完全成熟,想要使这艘舰船具备能够随时出海作战的能力,尤其是依靠舰载版S-400构建远海防空网,并用“锆石”导弹精准打击敌方目标,从技术上讲,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 即便俄罗斯海军不惜一切代价,全力投入资金和技术,成功实现这一目标,最终也只能得到一艘服役时间最多为20年的舰船,其远海作战能力有限,且缺乏航母的掩护。相比之下,如果将这些资源用于建造22350型护卫舰,俄罗斯海军至少可以打造出四艘5000吨级的新型战舰。这些护卫舰在火力方面与改造后的“纳希莫夫海军上将”号不相上下,但在灵活性和服役周期上将具有明显优势。 回顾历史,“莫斯科”号巡洋舰曾被视为海上巨兽,拥有不输给航母的威力,但在实战中却被一枚简单的亚音速反舰导弹击沉,令人震惊。这也许预示着,“纳希莫夫海军上将”号的复活,可能不会如预期那样光彩照人。综合来看,“纳希莫夫海军上将”号的改造计划,对于俄罗斯海军而言,或许是一项负担。其巨额的费用、技术难题和现实限制,使得这一项目的成功实现充满了不确定性。或许,俄罗斯海军更为实际的做法,是将“纳希莫夫海军上将”号恢复到基本的航行能力厦门股票配资一览表,让它像“彼得大帝”号一样,长期停靠在港口,偶尔出海,充当象征性的存在。这一做法既能节省开支,又能保持一定的战斗形象,在现实中最具可操作性。
发布于:天津市信泰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